肛瘘通常由肛周脓肿破溃、肛腺感染、外伤、结核感染、克罗恩病等原因引起。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主要表现为肛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等症状。
1、肛周脓肿破溃
肛周脓肿破溃是肛瘘最常见的原因。肛周脓肿多由肛腺感染引起,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但感染源未彻底清除,导致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异常通道。患者可能出现肛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开引流,配合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肛腺感染
肛腺位于肛管齿状线附近,容易因粪便滞留或损伤发生感染。感染可沿肛腺导管扩散至肛周间隙,形成脓肿或直接导致肛瘘。患者常有肛门坠胀感、排便疼痛等症状。治疗需手术清除感染灶,术后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症状。
3、外伤
肛门部位的外伤如手术损伤、异物刺伤等可破坏肛管正常结构,导致细菌侵入形成感染通道。外伤性肛瘘可能伴有明显创口和出血。治疗需清创缝合,必要时行瘘管切除术,术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4、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特异性肛瘘,多继发于肺结核或肠结核。结核性肛瘘瘘管常为多发性,脓液稀薄,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长期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必要时手术干预。
5、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肛周病变是克罗恩病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复杂肛瘘、肛周脓肿等。患者可能伴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严重者需生物制剂治疗。
肛瘘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香蕉等预防便秘。适当进行提肛运动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出现肛周肿痛、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