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腹腔引流、手术清创、营养支持四种方式控制。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通常由腹腔感染、外伤、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干预避免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1、抗生素治疗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需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抗生素选择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覆盖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血常规等指标评估疗效,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菌群失调。
2、腹腔引流
对于局部脓肿形成病例,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脓液。引流管需定期冲洗保持通畅,引流液性状和量需每日记录。严重腹膜炎可能需放置多根引流管,引流同时可局部灌注抗生素溶液。引流期间需观察有无出血、肠管损伤等并发症。
3、手术清创
弥漫性腹膜炎或引流无效时需急诊手术。手术目的包括清除坏死组织、修补穿孔脏器、充分腹腔引流等。常见术式有腹腔镜探查术、开腹清创术、肠造瘘术等。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监测腹内压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手术风险与感染范围、患者基础状况相关。
4、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禁食并给予全肠外营养,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感染控制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首选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恢复期可添加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营养支持需配合肝功能、电解质监测,避免再喂养综合征。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腹压动作。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限制高脂高纤维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和腹痛变化,出现高热或腹胀加重需及时复诊。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评估腹腔炎症吸收情况。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停药。保持切口干燥清洁,观察有无渗液或红肿。适当活动预防肠粘连,但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