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不一定说明患上了糖尿病,可能是生理性血糖升高或糖尿病前期状态。糖尿病需结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诊断。
健康人群在情绪紧张、剧烈运动或高糖饮食后可能出现短暂血糖升高,通常无典型糖尿病症状且可自行恢复。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也可能出现生理性血糖波动。这类情况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糖摄入并复查血糖多可恢复正常。
糖尿病前期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存在胰岛素抵抗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长期肥胖、缺乏运动或家族遗传史人群更易出现,可能伴随口渴、多尿等轻微症状。需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进展。
糖尿病需满足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等标准,常伴有多饮多食消瘦等典型症状。1型糖尿病多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细胞有关,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合并分泌不足。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配合血糖监测与营养管理。
建议定期检测血糖指标,避免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持续口渴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每日监测血糖并记录波动情况。合理搭配全谷物、绿叶蔬菜与优质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