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常见症状有麻木、刺痛、烧灼感、肌肉无力、反射减弱等,具体表现与受压神经的位置和程度有关。
1、感觉异常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早期常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蚁走感,多发生在受压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症状可能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夜间或活动后加重。尺神经受压时小指和无名指尺侧感觉减退,正中神经受压则表现为拇指、食指和中指掌侧麻木。腓总神经卡压可能导致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异常。
2、疼痛症状
神经受压可引发局部或放射痛,疼痛性质为钝痛、灼痛或电击样痛,腕管综合征患者夜间痛醒常见。疼痛可能沿神经走行放射,如梨状肌综合征导致坐骨神经痛从臀部向大腿后侧放射。部分患者出现Tinel征阳性,叩击压迫点可诱发刺痛感。
3、运动功能障碍
长期压迫会导致神经支配肌肉无力,表现为抓握力下降、精细动作困难。桡神经受压出现腕下垂,腓总神经卡压引起足下垂步态。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如腕管综合征晚期大鱼际肌萎缩,尺神经卡压导致骨间肌和小鱼际肌萎缩。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4、自主神经症状
部分患者伴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变脆或毛发脱落。神经支配区域可能出现温度调节异常,如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或降低。严重压迫可导致神经营养性改变,出现皮肤溃疡或伤口愈合延迟。
5、反射变化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神经卡压的常见体征,如踝反射减弱提示胫神经受压,肱二头肌反射异常可能与肌皮神经卡压有关。反射变化通常晚于感觉和运动症状出现,提示神经损伤程度较重。需与神经根病变引起的反射改变进行鉴别。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工作中注意调整桌椅高度和工具使用方式,减少神经持续受压风险。睡眠时可采用支具保持神经松弛位,如腕管综合征患者使用腕部夹板。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必要时考虑手术减压。日常可进行神经滑动练习,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