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维持适宜温湿度、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护理时需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可将新生儿头部偏向一侧,使用吸球或吸痰器轻柔吸出分泌物,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黏膜。对于痰液黏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等,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2、合理喂养
喂养时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选择适宜奶嘴孔洞大小避免呛奶。喂奶后需竖抱拍嗝15-20分钟,保持头高位30-45度角卧位。对于吸吮力差的新生儿可采用鼻饲喂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或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出现频繁呛咳时应暂停经口喂养,改为静脉营养支持。
3、维持适宜温湿度
病室温度应维持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使用暖箱的新生儿需根据体重调节箱温,体重越低所需箱温越高。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裸露时间过长导致体温波动。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应及时处理。可适当增加环境湿度,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
4、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需规范洗手。奶具、衣物等物品应专用并定期消毒。限制探视人员数量,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脐部、皮肤等部位有无感染征象。对于需要吸氧治疗的新生儿,应定期更换氧气管和湿化瓶。医务人员操作时需遵守无菌原则,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需持续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呻吟、发绀等缺氧表现,以及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注意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变化,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需警惕病情加重。定期复查胸片和血气分析,评估肺部病变进展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宽松柔软避免束缚呼吸。每日进行适当抚触可促进生长发育,但需避开输液和采血部位。恢复期可逐渐增加喂养量和活动量,定期随访评估肺部恢复情况。家长需学会正确喂养姿势和拍背排痰手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出院后需继续做好家庭护理,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和生长发育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