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及时控制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需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1、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进展为肾功能衰竭。这与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高压和代谢紊乱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症状。临床常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百令胶囊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状态会破坏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初期出现微动脉瘤和点状出血,严重时可导致玻璃体出血甚至失明。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相关,常见视物模糊、飞蚊症等症状。治疗可选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雷珠单抗注射液等,需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
3、糖尿病足
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下,足部易发生溃疡感染且难以愈合。典型表现为足部感觉减退、皮肤干裂、经久不愈的创面,严重者需截肢。发病与周围神经退化及下肢缺血有关,常用甲钴胺片、前列腺素E1注射液、银离子敷料等治疗,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4、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这与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脂异常相关,可能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临床常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需定期进行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5、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表现为对称性肢体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发病与山梨醇代谢通路激活和氧化应激有关,夜间症状可能加重。治疗可选用依帕司他片、硫辛酸注射液、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同时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等粗粮,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每3-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相关指标,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作息和稳定情绪也有助于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