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头晕、晕厥或心力衰竭。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率通常在250-350次/分,心室率多为150次/分左右。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锯齿状扑动波,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心悸
心悸是心房扑动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有力,可能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这种症状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稍缓解。心悸主要与快速心室率导致的心脏搏动增强有关,部分患者可准确描述心跳节律异常。
2、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多发生在体力活动时,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有关。心房扑动时心房有效收缩丧失,心输出量可降低20-30%,导致组织供氧不足。严重者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已发展为心力衰竭。
3、乏力头晕
全身乏力与脑供血不足相关,患者常主诉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头晕多为一过性,在体位变化时明显,与血压波动有关。极少数情况下可发生晕厥,多见于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或心室率极快导致脑灌注不足时。
4、心绞痛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快速心室率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心输出量下降又减少冠脉灌注,这种供需失衡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能显示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改变。
5、心力衰竭
长期未控制的心房扑动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表现为下肢水肿、夜间咳嗽、端坐呼吸等心力衰竭症状。心脏超声可见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控制心室率或转复窦律,同时进行抗心衰治疗。
心房扑动患者应注意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心脏负荷。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建议定期监测心率,记录症状发作情况,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出现持续心悸伴意识模糊、胸痛持续不缓解等危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