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中风可通过控制血压、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方式进行。脑中风通常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脑血管损伤或破裂。建议每日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减少钠盐摄入,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血压稳定。
2、健康饮食
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菠菜、苹果等,选择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避免高糖高油饮食,控制总热量预防肥胖。
3、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分次完成。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久坐不动,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4、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应彻底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优选红酒并避免空腹饮酒。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增加中风风险。
5、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基础检查。颈动脉超声可早期发现血管斑块,经颅多普勒能评估脑血流情况。存在房颤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及时发现并控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预防脑中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夏季及时补水避免血液浓缩。出现突发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掌握中风快速识别方法如FAST评估法,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