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严重可通过皮肤保湿、外用药物、避免诱因三个方法改善。小儿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渗液等症状。
1、皮肤保湿
湿疹患儿皮肤屏障受损导致水分流失加剧,需每日重复进行保湿护理。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医用保湿霜,如凡士林修护润肤霜、丝塔芙致润保湿霜等,在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全身。严重湿疹患儿可每2-3小时补涂一次,尤其需加强四肢伸侧、面部等易干裂部位。家长需注意室温维持在22-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可减少皮肤水分蒸发。
2、外用药物
中重度湿疹需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每日1-2次薄涂于皮损处。合并感染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等敏感部位。家长需严格按疗程使用,避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用药后30分钟再覆盖保湿剂可提高疗效。
3、避免诱因
患儿应穿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羊毛、化纤材质摩擦皮肤。沐浴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禁用碱性皂类。饮食上注意记录食物日记,常见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花生等。环境需定期除螨,避免接触宠物皮屑、花粉等。家长需修剪患儿指甲并夜间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搔抓加重皮损。
湿疹患儿日常应选择pH5.5弱酸性沐浴露,沐浴后轻轻拍干而非擦拭皮肤。衣物需用无磷洗涤剂清洗并充分漂洗,新衣物首次穿着前应洗涤。母乳喂养的母亲需避免进食明确过敏食物。若皮损出现脓疱、发热等感染征象,或湿疹面积超过体表30%时,家长应立即带患儿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哭闹诱发瘙痒-搔抓恶性循环,可通过安抚玩具、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