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肛裂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局部清洁、使用药物、温水坐浴、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儿童肛裂通常由便秘、腹泻、局部感染、先天性肛门狭窄、外伤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儿童肛裂可能与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有关,通常伴随排便困难、大便干硬等症状。日常可增加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软化大便。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过于精细的食物,减少胃肠负担。家长需监督儿童每日饮水量,保持肠道湿润。
2、保持局部清洁
儿童肛裂若因局部卫生不良导致感染,可能出现肛门红肿、渗液等症状。排便后建议家长用温水轻柔清洗肛门,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可选择纯棉透气尿布或内裤,减少摩擦。夜间可涂抹凡士林保护创面,防止粪便刺激。
3、使用药物
对于感染性肛裂,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硝酸甘油软膏等药物。红霉素软膏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肛周红肿,复方角菜酸酯乳膏能促进黏膜修复,硝酸甘油软膏可缓解肛门痉挛疼痛。家长需严格按医嘱控制用药频次,避免儿童抓挠患处。
4、温水坐浴
肛裂伴随肛门痉挛疼痛时,可用38℃左右温水坐浴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温水能放松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坐浴后轻轻拍干水分,避免用力擦拭。家长需测试水温防止烫伤,年幼儿童需全程监护防止滑倒。
5、手术治疗
先天性肛门狭窄或顽固性肛裂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行肛门扩张术或肛裂切除术。手术适用于创面长期不愈、形成瘢痕狭窄的情况。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家长应关注儿童术后排便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
儿童肛裂护理需注意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引导儿童如厕。适当增加爬行、跑步等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避免长时间坐卧压迫肛门。若排便时哭闹加剧、出血量增多或发热,家长应立即带儿童就医。日常可添加酸奶、香蕉等调节肠道菌群的食物,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