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的发病因素是怎样的
发布于 2025/07/13 17:48
发布于 2025/07/13 17:48
矮小症的发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矮小症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以下,需结合生长曲线和骨龄评估。
父母身高对子女成年身高影响显著,家族性矮小约占矮小症病例的60%-80%。这类儿童生长速度正常,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但终身高偏矮。若父母双方均矮小,建议定期监测儿童生长速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长期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生长迟缓,常见于喂养不当或偏食儿童。典型表现为体重增长停滞先于身高增长减慢,可伴随贫血、维生素D缺乏。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乳制品、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营养素制剂。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病因,患儿年生长速度小于4厘米,骨龄延迟超过2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则表现为四肢短小、智力发育迟缓,可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特纳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也会导致身材矮小,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
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会消耗机体营养储备,抑制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炎症性肠病患儿因营养吸收障碍,身高常低于遗传靶身高。控制原发病是改善生长的关键,如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规范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
长期遭受虐待或情感忽视的儿童可能出现心理社会性矮小,下丘脑-垂体功能受抑制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这类患儿在改善生活环境后会出现追赶生长,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身高增长。
对于矮小症儿童,家长应每3个月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绘制生长曲线图。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1个鸡蛋、50克瘦肉的基础营养供给,每天进行30分钟跳绳或篮球等纵向运动。冬季每日补充维生素AD滴剂,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生长。若年生长速度持续低于5厘米,需尽早就诊儿童内分泌科,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等明确病因。切忌自行服用增高保健品,以免造成性早熟等不良后果。
上一篇 : 黄疸的孩子能吃母乳吗 3种情况下黄疸小儿不宜喝母乳
下一篇 : 做造影月经干净几天做最好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