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宫腔操作、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紊乱、发热、性交疼痛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头孢曲松钠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甲硝唑针对厌氧菌感染,左氧氟沙星适用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用药期间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2、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可缓解下腹疼痛,每日治疗15-20分钟。子宫腔灌注治疗直接将药物送达病灶,适用于顽固性病例。物理治疗需配合药物使用,禁忌急性高热期操作。
3、中药调理
妇科千金片具有清热除湿功效,含千斤拔、当归等成分。金刚藤胶囊可缓解慢性炎症引起的腰骶酸痛。红花逍遥片能改善气血瘀滞型患者的月经异常。中药需辨证使用,湿热瘀阻型选用清热利湿方,寒凝血瘀型适用温经散寒方。
4、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适用于合并宫腔粘连者,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粘连。子宫切除术仅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或合并恶性肿瘤者。所有手术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
5、生活护理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沸水烫洗。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热敷下腹部可缓解疼痛,但禁止经期使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
子宫内膜炎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急性期卧床休息,慢性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注意经期卫生,使用合格卫生用品并勤更换。避免频繁宫腔操作,人流术后按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现持续发热、脓性分泌物等加重症状时需及时复诊。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