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术后肛门疼痛可能由手术创伤、局部水肿、排便刺激、伤口感染、肛门括约肌痉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镇痛、温水坐浴、调整饮食、保持清洁、适度活动等方式缓解。
1、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对肛门及周围组织的切割、缝合等操作会造成创伤性疼痛,属于术后正常反应。疼痛程度与手术范围相关,环状混合痔切除术的疼痛感可能超过单纯外痔切除。创伤性疼痛通常在术后1-3天最明显,随着组织修复逐渐减轻。可遵医嘱使用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洛芬待因缓释片等镇痛药物,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创面愈合。
2、局部水肿
手术区域淋巴回流受阻可能导致组织水肿,肿胀的组织压迫神经末梢引发胀痛。表现为肛门坠胀感伴持续性疼痛,触摸时有硬结。水肿高峰期多在术后2-4天,可通过50℃以下温水坐浴缓解,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或外敷硫酸镁溶液消肿。
3、排便刺激
术后首次排便时粪便摩擦创面可能引发撕裂样疼痛,干硬粪便的物理刺激会加重不适。这种疼痛具有突发性,排便后可能持续1-2小时。建议术后24小时内开始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日常增加火龙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
4、伤口感染
创面被粪便污染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疼痛加剧伴分泌物增多、发热等。感染性疼痛呈搏动性,局部可见红肿化脓。需及时就医进行创面清创,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配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消毒。日常应使用肛周清洁器冲洗,排便后及时更换敷料。
5、括约肌痉挛
手术刺激可能引发肛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产生阵发性抽痛。疼痛发作时肛门有紧缩感,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可尝试提肛运动放松肌肉,或使用硝苯地平软膏局部涂抹缓解痉挛。夜间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
痔疮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38-40℃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卫生纸用力擦拭。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采用侧卧姿势休息降低肛周压力。饮食以蒸煮炖为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预防贫血。术后2周内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慢走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如出现剧烈疼痛不缓解、发热超过38.5℃或大量出血等情况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