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可通过拍背法、压胸法、清理口腔、人工呼吸、就医急救等方式处理。气道异物梗阻通常由误吞小玩具、进食过快、哭闹时喂食、胃食管反流、喉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拍背法
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上,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在婴儿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拍击力度需适中,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该方法适用于异物未完全阻塞气道时,能利用重力与震动促使异物排出。操作时需固定婴儿头部与颈部,防止摇晃导致损伤。若无效需立即转为压胸法。
2.压胸法
翻转婴儿仰卧于大腿,用两指在胸骨下半段快速按压5次,深度约为胸部厚度三分之一。按压时保持手指垂直,避免压迫剑突。该操作通过胸腔压力变化推动异物移动,可与拍背法交替进行。若婴儿出现意识丧失,需停止按压并开始心肺复苏。
3.清理口腔
在光线充足环境下,用纱布包裹手指小心清除可见的口腔异物。禁止盲目掏挖或使用镊子,避免将异物推入更深部位。若观察到异物位于喉部且可触及,可尝试用钩状动作取出。操作前后需检查婴儿呼吸与面色变化,出现发绀或呼吸停止需立即就医。
4.人工呼吸
若婴儿无自主呼吸,需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保持头部后仰位,覆盖婴儿口鼻轻柔吹气,观察胸廓起伏。每次吹气持续1秒,频率为每分钟20次。人工呼吸可暂时维持血氧供应,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实施时需确保气道开放,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胀气。
5.就医急救
任何情况下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急救无效时,需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医院可能采用喉镜取物、支气管镜手术或气管切开等专业处理。异物滞留超过4小时可能引发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家长应详细告知医生异物类型与梗阻时间。
预防婴儿气道梗阻需避免接触直径小于3厘米的玩具零件,进食时保持坐姿并监督,避免喂食坚果、果冻等高危食物。定期检查玩具磨损情况,学习婴幼儿急救技能。家中可备有急救手册与应急电话清单,照顾者需保持冷静并快速判断婴儿反应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