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患者并非必须切除胆囊,但存在胆囊化脓穿孔、胆囊萎缩或功能丧失等情况时通常建议手术切除。胆囊炎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风险及患者个体差异综合评估。
对于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或症状轻微的慢性胆囊炎,优先采用保守治疗。通过禁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联合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镇痛。部分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后感染可得到控制。这类患者通过药物干预和低脂饮食调整,炎症消退后胆囊功能可能逐步恢复,无须立即手术。
当胆囊壁出现广泛坏死、胆囊内积脓导致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因长期炎症刺激发生萎缩失去浓缩胆汁功能时,胆囊切除成为必要选择。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若引发胆源性胰腺炎,或胆囊壁钙化形成瓷化胆囊存在癌变风险,也需手术干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当前主流术式。对于解剖结构复杂或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可能需开腹手术联合胆道探查。
术后早期需严格遵循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并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情况,出现脂肪泻可补充胰酶制剂。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胆汁淤积,适度有氧运动促进代谢。若保留胆囊的患者应每年复查,观察结石或炎症是否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