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脱臼可能由外伤牵拉、关节发育不全、先天性韧带松弛、重复性损伤、病理性关节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法复位、支具固定、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
1、外伤牵拉
小孩关节囊和韧带较为松弛,突然的外力牵拉容易导致关节脱位。常见于家长牵拉孩子手臂时用力过猛,或摔倒时手掌撑地。表现为关节畸形、局部肿胀和活动受限。需立即停止活动,用三角巾临时固定患肢,避免自行复位。临床常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严重时需在麻醉下行肩关节手法复位术。
2、关节发育不全
婴幼儿关节窝较浅,关节稳定性差,轻微外力即可引发脱臼。多见于桡骨头半脱位,表现为患肢下垂不敢活动。家长需注意避免单侧提拉小孩手腕,哺乳期母亲应掌握正确抱姿。确诊后医生会采用旋后复位法,复位成功后通常无须药物干预。
3、先天性韧带松弛
部分儿童存在结缔组织发育异常,表现为全身多关节过度活动。这类患儿脱臼概率是普通儿童的三倍以上,可能伴有皮肤弹性增加。建议家长限制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加强核心肌群训练。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镇痛,慢性期需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
4、重复性损伤
习惯性脱臼多因初次损伤后未彻底修复,同一关节反复发生移位。常见于学龄儿童运动损伤后,表现为关节松动感和频繁卡顿。家长应督促孩子佩戴功能性护具,避免投掷类运动。临床可能建议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关节润滑,必要时行关节囊紧缩术。
5、病理性关节病变
极少数由幼年型关节炎、成骨不全等疾病继发,表现为多发性关节脱位伴骨骼畸形。需通过X线片和基因检测确诊,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风湿免疫科。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可能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控制炎症,配合定制支具维持关节稳定性。
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儿童搬运方式,避免单侧牵拉肢体。选择合适尺寸的儿童安全座椅,乘车时固定好安全带。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促进骨骼发育。发现关节异常肿胀或姿势性畸形时,须立即停止活动并用软枕垫高患肢,尽快前往儿科或骨科就诊。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水中运动等低冲击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