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引起崩漏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内膜增厚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症状。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雌激素分泌异常,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伴随月经周期紊乱、乳房胀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药物调节周期,配合规律作息和情绪管理。
2、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和间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样突起,容易导致突破性出血。可能出现经间期点滴出血、同房后出血。建议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可短期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复发。
3、子宫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时,会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影响收缩止血功能。常伴痛经、贫血等症状。体积较大者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小肌瘤可尝试米非司酮片缩小子宫体积。
4、子宫内膜增生
无排卵性功血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出现腺体结构异常。典型症状为经血量大且伴有血块。需诊断性刮宫明确病理类型,单纯型增生可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
5、子宫内膜癌
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是癌变早期信号,尤其绝经后女性需警惕。可能合并消瘦、下腹坠胀感。确诊需分段诊刮病理检查,根据分期选择子宫全切术或放化疗。
日常需记录出血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出血期间保持会阴清洁,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若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超过7天,应立即就医排查恶性病变。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内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