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症状观察、病史回顾、血液检查等方式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心脏病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缺陷、妊娠期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因素引起。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筛查心脏病的常规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孕妇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进行静息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查过程无创且对胎儿无影响,但需避免在检查前剧烈运动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
2、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适用于评估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孕妇接受超声检查时采用经胸途径,安全性较高。若发现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必要时需调整探头位置。
3、症状观察
妊娠期心脏病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持续性心悸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妊娠生理负荷增加有关,但若休息后不缓解或伴随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需警惕心力衰竭。孕妇应记录症状发作频率与诱因,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
4、病史回顾
孕前有风湿热、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炎病史的孕妇属高危人群。医生会重点询问既往心脏手术史、药物使用史及家族猝死史。妊娠可能使原有心脏疾病恶化,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在孕中期易发生肺水肿。定期产检时需主动向产科医生说明相关病史。
5、血液检查
BNP或NT-proBNP检测有助于鉴别生理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心肌酶谱检查可辅助诊断心肌梗死或心肌炎,但需注意妊娠期正常值范围与常人不同。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还应监测肾功能和尿酸水平,以评估全身器官受累情况。
孕妇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每次不超过30分钟。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心脏负荷,使用枕头垫高下肢缓解水肿。严格遵医嘱控制体重增长,整个孕期增重11-16千克为宜。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