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完第二天脚后跟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运动过度、足部结构异常、跟骨骨刺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冰敷、穿戴支撑鞋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可能与长时间跑步、跳跃等运动有关。典型表现为晨起或休息后第一步疼痛,活动后减轻。建议减少负重活动,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训练。
2、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导致跟腱反复微损伤,表现为跟腱部位肿胀压痛。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采用冰敷处理。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敷,或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日常建议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鞋。
3、运动过度
超出承受能力的运动量会导致足跟脂肪垫损伤或肌肉疲劳性疼痛。这种生理性疼痛通常休息2-3天可自行缓解。运动前后应充分热身拉伸,控制单次运动时长不超过90分钟,逐步提升运动强度。
4、足部结构异常
扁平足、高弓足等结构问题会改变足部受力分布,运动时易引发足跟疼痛。建议通过足弓检测确认,定制矫形鞋垫纠正生物力学异常。日常可进行抓毛巾、足趾夹球等强化足底肌肉的练习。
5、跟骨骨刺
长期应力刺激可能引发跟骨下缘骨质增生,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急性疼痛期需减少站立行走,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消炎镇痛。顽固性疼痛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极少数需手术切除骨刺。
运动后足跟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明显肿胀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选择软硬适中的运动场地,运动后立即冰敷10-15分钟,避免赤足行走。体重超标者建议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可交替进行游泳、骑行等非负重运动。建立运动日志记录疼痛诱因,逐步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