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胃炎的症状主要有上腹剧痛、呕血或黑便、持续呕吐、体重骤降。重度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胃黏膜糜烂、消化道出血等病理改变。
1、上腹剧痛
重度胃炎患者常出现剑突下或左上腹持续性绞痛,疼痛程度超过普通胃炎,进食后可能加重。这与胃黏膜深层损伤、胃酸刺激暴露的神经末梢有关。急性发作时需禁食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保护黏膜,同时须排查胃穿孔风险。
2、呕血或黑便
胃黏膜广泛糜烂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呈咖啡样呕吐物,或随肠道消化形成柏油样黑便。出血量大时可能引发休克,需立即静脉注射奥美拉唑钠注射液止血,必要时行内镜下钛夹止血术。
3、持续呕吐
胃排空功能障碍及炎症刺激会引起反复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或胆汁样液体。治疗需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同时进行胃肠减压。
4、体重骤降
因疼痛恐惧进食、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患者1个月内体重可能下降超过5%。需通过肠内营养粉剂补充热量,配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改善吸收功能。长期营养不良可能诱发恶病质,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
重度胃炎患者应严格遵循流质-半流质-软食的饮食过渡原则,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逐步添加蒸蛋羹、嫩豆腐等优质蛋白。避免辛辣、过热及粗纤维食物。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若出现冷汗、心悸等出血征兆,需即刻平卧并禁食送医。康复期建议定期胃镜复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完成四联疗法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