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胆结石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控制胆汁淤积、内镜取石、手术切除病灶等方式。肝硬化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因素引起,胆结石通常与胆汁成分异常或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有关。
一、药物治疗
针对胆汁淤积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管压力。合并感染时需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炎症。若存在肝功能异常,可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保肝治疗。
二、内镜治疗
对于胆总管结石可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结石。此方法适用于肝功能代偿期患者,能避免开腹手术风险。术后需短期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预防胰腺炎。
三、手术干预
肝功能Child-PughA级患者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时进行肝活检评估纤维化程度。严重门静脉高压者需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使用吻合器进行门奇静脉分流。
四、营养支持
每日蛋白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粉补充。中链甘油三酯食用油可减轻脂肪吸收负担。合并腹水时需限制钠盐,采用低钠肠内营养粉剂调节电解质。
五、并发症管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需用注射用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肝性脑病发作时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减少氨吸收,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调节氨基酸代谢。
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避免高脂饮食,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肝功能。出现黄疸、呕血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但需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定期监测血氨和凝血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