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什么临床特点

发布于 2025/07/14 07:45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耳流脓、听力下降、发热及鼓膜充血穿孔等症状,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临床特点主要有耳部剧烈疼痛、脓性分泌物、传导性耳聋、全身炎症反应及鼓膜体征改变。

1、耳部剧烈疼痛

早期可出现突发性耳深部刺痛或搏动性疼痛,常向同侧头部放射,婴幼儿表现为哭闹不安或抓挠耳朵。疼痛程度与鼓室内压力变化相关,在吞咽、咳嗽时加重。随着脓液穿透鼓膜,疼痛可突然缓解。检查可见耳屏压痛及耳廓牵拉痛,提示炎症累及外耳道软骨部。

2、脓性分泌物

鼓膜穿孔后可见黄绿色脓液从外耳道流出,初期为血性脓液,后转为黏稠脓性分泌物。脓液量多时可伴有臭味,持续1-2周。需与慢性中耳炎鉴别,后者脓液多呈黏液性且无急性疼痛症状。分泌物细菌培养常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

3、传导性耳聋

因鼓室积液及鼓膜穿孔导致声音传导障碍,表现为患侧听力减退,语言辨别能力下降。音叉试验显示林纳试验阴性,韦伯试验偏向患侧。纯音测听可见气导阈值升高,骨导正常,气骨导差大于15分贝。炎症消退后听力多可恢复,但反复感染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4、全身炎症反应

常见38-39℃发热,儿童可出现高热惊厥。伴食欲减退、乏力等中毒症状,婴幼儿易出现呕吐、腹泻。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严重者可能并发急性乳突炎或颅内感染,需警惕持续高热伴剧烈头痛等预警症状。

5、鼓膜体征改变

耳镜检查早期可见鼓膜充血、膨隆,光锥消失。穿孔多位于鼓膜紧张部下方,呈针尖状或肾形。穿孔后可见脓液溢出点随脉搏搏动,称为灯塔征。愈合期穿孔边缘可见新生血管,最终形成菲薄瘢痕。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鼓膜永久性穿孔或钙化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污水入耳。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禁止游泳或乘坐飞机,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随访听力,警惕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头痛或颈部僵硬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颅内感染可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