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角膜炎和单纯疱疹角膜炎是两种不同的角膜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大疱性角膜炎通常由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导致,表现为角膜水肿和上皮大疱;单纯疱疹角膜炎则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以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溃疡为特征。
1.病因差异
大疱性角膜炎多与内眼手术、外伤或青光眼等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有关,角膜内皮泵功能衰竭后引发角膜基质水肿。单纯疱疹角膜炎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后复发所致,病毒激活后侵袭角膜上皮或基质层,免疫反应参与病变过程。
2.症状表现
大疱性角膜炎患者常出现视力模糊、畏光流泪,角膜表面可见透明水疱,破裂后产生剧烈疼痛。单纯疱疹角膜炎早期有异物感、眼红,特征性表现为树枝状溃疡荧光素染色阳性,严重时可发展为基质型角膜炎伴角膜知觉减退。
3.检查特征
大疱性角膜炎通过角膜内皮镜检查可见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上皮层水肿分离。单纯疱疹角膜炎的PCR检测可发现病毒DNA,角膜知觉计检查显示局部或广泛性感觉迟钝。
4.治疗原则
大疱性角膜炎需使用高渗盐水滴眼液减轻水肿,严重者需角膜移植。单纯疱疹角膜炎急性期应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抗病毒,基质型需联用糖皮质激素,禁用角膜接触镜。
5.预后转归
大疱性角膜炎易反复发作,最终多需手术治疗。单纯疱疹角膜炎有自限性但易复发,多次发作可导致角膜瘢痕,需长期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两种疾病均需避免揉眼等机械刺激,大疱性角膜炎患者应控制原发病,单纯疱疹角膜炎感染者需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出现眼红眼痛症状应及时就诊眼科,通过裂隙灯检查明确诊断,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滥用激素。日常注意眼部卫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佩戴防护镜避免紫外线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