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疖肿流脓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止痛处理、切开引流、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疖肿通常由细菌感染、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耳道堵塞、不良挖耳习惯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轻柔冲洗外耳道,清除脓液和分泌物。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防止疖肿破裂后感染扩散。清洁后保持耳道干燥,可用无菌棉球置于耳道口吸收渗液。若自行操作困难,建议由医护人员在额镜照明下完成专业清创。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局部抗生素。严重感染时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使用滴耳液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侧卧滴入后保持体位5分钟确保药物吸收。
3、止痛处理
急性期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局部热敷有助于促进炎症吸收,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耳周,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避免挤压疖肿导致感染扩散,睡眠时患侧朝上减少压迫。
4、切开引流
对于成熟的大型疖肿,需由耳鼻喉科医生在无菌条件下行切开引流术。术后放置引流条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定期换药至创面愈合。禁忌自行刺破疖肿,易引发耳廓软骨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5、日常护理
治疗期间避免游泳、洗头时进水,淋浴可用防水耳塞保护。纠正挖耳习惯,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和蛋白粉。恢复期出现耳道肿胀加剧、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
保持耳道干燥通风,洗澡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锌元素的牡蛎、瘦肉等促进创面愈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减轻耳部充血。若3日内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表现,需排除恶性外耳道炎可能,立即至医院进行颞骨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