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胆汁淤积症轻重分级指标主要有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肝功能指标、皮肤瘙痒程度、胎儿监测结果及凝血功能。根据这些指标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干预。
1、血清总胆汁酸
血清总胆汁酸是核心分级指标,轻度患者通常为10-39μmol/L,伴随偶发瘙痒;超过40μmol/L属重度,可能引发早产或胎儿窘迫。该指标需空腹检测,采血前8小时需禁食。动态监测发现数值持续上升时,提示病情进展风险。
2、肝功能指标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程度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轻度患者酶学指标常为正常值2-3倍,重度可能超过10倍。碱性磷酸酶在妊娠期生理性升高,需结合γ-谷氨酰转肽酶判断胆汁淤积特异性。
3、皮肤瘙痒程度
瘙痒症状从手掌足底开始,夜间加重。轻度为间歇性瘙痒不影响睡眠,重度表现为持续瘙痒伴皮肤抓痕。症状与胆汁酸水平不完全平行,但进行性加重的瘙痒往往预示病情恶化。
4、胎儿监测
胎心监护异常、羊水过少或脐血流异常提示胎儿受累,属重度表现。建议孕32周后每周2次胎监,超声监测羊水指数。突发胎动减少需立即就医,可能预示急性胎儿缺氧。
5、凝血功能
维生素K吸收障碍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重度患者可能出现皮下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倾向。产前需评估国际标准化比值,预防产后出血风险。
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胆汁分泌负担。每日记录胎动次数,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刺激。孕晚期避免仰卧位睡眠,建议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出现黄疸、尿色加深或瘙痒急剧加重时须立即就诊。定期产检监测胆汁酸动态变化,必要时住院治疗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