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常用的抗凝方法主要有普通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抗凝、无肝素抗凝、局部枸橼酸抗凝、阿加曲班抗凝等。
1、普通肝素抗凝
普通肝素是血液透析中最传统的抗凝剂,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抑制凝血酶活性。该方法起效快且价格低廉,但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适用于无出血风险且肝功能正常的患者,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透析结束前30分钟停用。
2、低分子肝素抗凝
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Xa因子发挥抗凝作用,生物利用度高且半衰期长。相比普通肝素,其出血风险更低且不易诱发血小板减少,但需注意蓄积效应。常见制剂包括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和达肝素钠注射液,通常单次给药即可维持全程透析。
3、无肝素抗凝
采用生理盐水定期冲洗透析管路的方式避免凝血,适用于活动性出血、围手术期等禁用抗凝剂的患者。需保证血流量大于300ml/min且每15-30分钟冲洗管路,可能因频繁冲水导致溶质清除率下降和容量负荷增加。
4、局部枸橼酸抗凝
通过枸橼酸盐螯合血液中的钙离子阻断凝血级联反应,仅在体外循环中起效。需同步输注钙剂维持体内血钙浓度,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但可能引发代谢性碱中毒。要求精确控制枸橼酸输注速度并密切监测酸碱平衡。
5、阿加曲班抗凝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适用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特异性结合凝血酶活性位点发挥作用。该药物半衰期短且不受肾功能影响,但需持续静脉泵入且价格较高,使用期间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选择抗凝方案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合并疾病及经济条件。透析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日常注意避免磕碰受伤,控制高钾食物摄入,保持透析通路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