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皲裂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干燥、频繁摩擦、真菌感染、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裂纹、疼痛等症状,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真菌治疗、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皮肤屏障功能缺陷,角质层保水能力较弱,更易出现手足皲裂。这类情况通常自幼年开始显现,伴随家族成员类似症状。日常需加强保湿护理,使用含尿素或乳木果油的润肤霜,避免碱性清洁产品刺激皮肤。若皲裂较深合并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复方乳酸乳膏促进愈合。
2、环境干燥
长期暴露于干燥寒冷环境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导致角质层变硬开裂。常见于冬季户外工作者或频繁接触空调环境的人群。表现为手掌足跟部鳞屑性脱皮,严重时出现放射状裂纹。建议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洗手后立即涂抹凡士林等封闭性保湿剂,外出时穿戴棉质手套袜子减少水分蒸发。
3、频繁摩擦
手工劳动者或运动爱好者因持续机械摩擦易损伤皮肤角质层,引发局部增厚皲裂。典型表现为受力部位如指尖、足跖的黄褐色硬痂,伴随触痛感。需减少徒手操作粗糙物品,工作时佩戴防护手套,睡前可用温水浸泡软化角质后涂抹水杨酸软膏,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禁用该方式。
4、真菌感染
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会破坏表皮结构,导致角化过度型皲裂,好发于足跟及足缘。常伴随脱屑、瘙痒等症状,具有传染性。确诊后需遵医嘱联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和角质溶解剂,同时煮沸消毒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保持足部通风干燥。
5、维生素缺乏
长期维生素A或维生素E摄入不足会影响皮脂腺分泌,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这类皲裂多呈细网状分布,可能伴随夜盲症或肌肉无力。可通过增加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食物补充,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AD软胶囊,但须警惕过量中毒风险。
预防手足皲裂需综合管理,冬季减少直接接触冷水,选择pH值5.5的温和清洁剂。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基础疾病者应优先控制原发病。若裂纹持续不愈或出现化脓感染,需及时就医排除掌跖角化症等遗传性皮肤病。日常可做手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撕扯翘起的皮屑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