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加重可能由高血压控制不佳、糖尿病血糖管理不当、感染、药物肾毒性、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1、高血压控制不佳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升高,加速肾小球硬化。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血压。
2、糖尿病血糖管理不当
持续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张。典型表现为多尿、口渴加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感染
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增加肾脏负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尿频尿急。需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根据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
4、药物肾毒性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用药前应评估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尿路梗阻
肾结石或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流受阻会引起肾盂积水。患者可能出现腰痛、排尿困难。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治疗。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限制钾磷摄入。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每次30分钟。定期复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出现水肿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立即就医。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禁止自行服用中药偏方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