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和卵巢囊肿不一样,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卵巢囊肿则泛指卵巢内形成的囊性结构。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
1、病因差异
巧克力囊肿由子宫内膜组织异位至卵巢引起,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积存形成陈旧性积血,呈现巧克力样外观。卵巢囊肿成因复杂,包括卵泡发育异常、黄体持续存在或肿瘤性病变等,多数为生理性囊肿。
2、症状特点
巧克力囊肿典型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疼痛及不孕,部分患者伴有经量增多。卵巢囊肿通常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排尿频繁,若发生蒂扭转或破裂则引发急性腹痛。
3、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中巧克力囊肿多呈单侧或双侧卵巢内低回声囊腔,囊壁厚且与周围粘连,囊内可见细密光点。卵巢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薄壁无回声区,生理性囊肿直径多小于5厘米且可自行消退。
4、治疗方式
巧克力囊肿需药物抑制内膜增生或手术剥除囊肿,常用药物包括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卵巢囊肿以观察为主,若持续存在或增大可考虑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恶性倾向者需病理确诊。
5、复发风险
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率较高,五年内复发概率超过40%,需长期药物管理。卵巢囊肿中生理性囊肿不会复发,病理性囊肿术后复发概率与病理类型相关,单纯性囊肿复发率低于10%。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囊肿变化,巧克力囊肿患者应避免经期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腹痛、异常阴道出血或生育困难,需及时至妇科就诊,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磁共振成像等进一步鉴别诊断。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雌激素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