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摄氏度以下的体温通常属于异常情况,可能提示体温过低。正常成人腋下体温范围为36-37摄氏度,低于36摄氏度需警惕低体温症或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导致体温读数偏低的最常见原因。测量时未将体温计夹紧、测量时间不足、腋下有汗液或环境温度过低均可能造成数值偏低。建议擦干腋窝后重新测量5分钟,确保体温计尖端完全接触皮肤。若重复测量仍低于36摄氏度,需考虑病理因素。轻度低体温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低血糖等代谢性疾病有关,患者可能伴随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低体温常见于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心率减慢等危险症状。
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更易出现体温调节异常。老年人因代谢率下降可能基础体温偏低,但持续低于36摄氏度仍需就医排查。新生儿体温低于36摄氏度属于医疗紧急情况,可能与感染、缺氧有关,须立即处理。服用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药物会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导致体温下降。饮酒后血管扩张加速散热,也可能引发暂时性低体温。
发现体温持续低于36摄氏度时,应先排除测量误差,注意保暖并补充热饮。若伴随寒战、嗜睡、言语不清等症状,或存在外伤、感染等风险因素,须立即就医。日常应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甲状腺疾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体温过低可能影响器官功能,及时干预有助于预防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