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呕血黑便等。急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或应激等因素引起。
1、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急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突发的钝痛、灼痛或绞痛,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可能与胃黏膜充血水肿、胃酸刺激有关。伴随症状包括反酸、胃部灼热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恶心呕吐
胃黏膜受刺激时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或血性物质。该症状与胃动力紊乱、炎症介质释放有关。伴随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治疗可选用多潘立酮片、甲氧氯普胺片等促胃动力药,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3、食欲减退
炎症导致胃功能紊乱时可能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厌食。这与胃酸分泌异常、胃排空延迟相关。伴随症状包括早饱感、体重下降。治疗需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逐步恢复进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帮助改善消化功能。
4、腹胀嗳气
胃内气体增多可能导致腹胀不适和频繁嗳气,与胃动力障碍、食物发酵有关。伴随症状包括肠鸣音亢进。治疗可尝试热敷腹部,遵医嘱使用二甲硅油片缓解胀气,同时减少产气食物摄入。
5、呕血黑便
胃黏膜糜烂出血时可能出现呕血或排柏油样黑便,提示病情较重。这与黏膜血管损伤、胃酸腐蚀有关。伴随症状包括心悸、面色苍白。需立即就医,可能需使用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严重时需内镜下治疗。
急性胃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发病初期可短暂禁食,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脂软食。避免酒精、咖啡、辛辣食物刺激,保持饮食规律。若出现持续呕吐、呕血或剧烈腹痛,需及时就医排除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精神压力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