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根部长了白色绒毛一般不建议食用,可能是菌丝体过度生长或霉菌污染的表现。平菇在储存过程中若环境湿度过高或存放时间过长,菌柄基部可能因二次发育出现白色菌丝,但若伴有异味、黏滑感则提示变质。
平菇根部出现均匀分布的白色绒毛状物质,且无其他异常颜色或气味时,通常属于菌丝的自然延伸。这种情况多因采摘后低温储存导致菌丝活性未完全抑制,其本质与食用部分相同,但口感会变差。可将根部切除1-2厘米后充分加热食用,建议采用沸水焯烫或高温爆炒等方式处理。
若白色绒毛呈絮状蓬松分布,伴随发黏、发黑或酸腐味,则可能已感染毛霉、根霉等有害霉菌。这类变质平菇会产生霉菌毒素,即使切除病变部位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尤其当菌盖同时出现水渍状斑点或颜色暗沉时,需立即丢弃整株平菇。免疫力低下人群食用后可能引发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
日常储存新鲜平菇应保持干燥透气,用牛皮纸包裹后冷藏不超过3天。烹饪前注意观察菌柄基部与菌褶颜色,发现异常增生物时谨慎处理。对于已明显变质的平菇,建议直接废弃避免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