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微认知功能下降、无症状性脑梗死。这些症状往往不易被发现,但可能提示脑血管病变风险。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发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常见于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单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含糊、视物模糊等症状。临床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卒中发作,必要时需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2、轻微认知功能下降
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常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但尚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这与脑白质病变或腔隙性梗死相关,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处理速度减慢等症状。临床可选用尼莫地平片、银杏叶提取物片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配合认知训练干预。头颅MRI检查可发现脑小血管病变征象。
3、无症状性脑梗死
无症状性脑梗死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陈旧性梗死灶,但患者无明确卒中病史。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梗死灶多位于非功能区。这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步态不稳等非特异性症状。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定期脑血管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进展。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出现不明原因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头颅CT或MRI检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脑血管病风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卒中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