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里面长了个疙瘩可能是皮脂腺囊肿、毛囊炎、耳廓假性囊肿、脂肪瘤或瘢痕疙瘩等引起的,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可能与局部皮脂腺导管堵塞有关,通常表现为耳廓内无痛性圆形肿物。若继发感染可能出现红肿疼痛。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感染严重时需手术切除。
2、毛囊炎
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可能与局部清洁不足、搔抓有关。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避免挤压患处。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可能与局部机械刺激有关,表现为耳廓软骨间无痛性囊性肿物。可通过穿刺抽液后加压包扎治疗,较大囊肿可能需要手术切除部分软骨壁。
4、脂肪瘤
脂肪瘤是良性软组织肿瘤,质地柔软可活动,生长缓慢。若无症状可不处理,影响外观或持续增大时可手术切除。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5、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多见于瘢痕体质者,表现为突出皮面的硬结伴瘙痒。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配合硅酮凝胶外用。避免反复刺激病变部位。
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肿块。洗脸时注意避开患处,勿自行挑破肿物。选择宽松的耳机避免局部压迫。若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破溃渗液或伴随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按医嘱更换敷料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