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脚后跟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关节炎、外伤等因素有关。足底筋膜炎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跟骨骨刺可能伴随局部压痛,跟腱炎多与运动损伤相关,关节炎常见于关节僵硬,外伤则存在明确受伤史。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导致的炎症,多见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人群。典型症状为晨起下床第一步剧烈疼痛,活动后减轻但久站复现。发病可能与足弓结构异常、肥胖或穿鞋不当有关。治疗需减少负重活动,使用足弓支撑垫,遵医嘱采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配合跟骨拉伸训练。急性期可冰敷缓解肿胀。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质增生,常继发于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刺激。疼痛集中于足跟底面,按压有明确痛点,X线可见骨性突起。超重、扁平足人群易发。建议更换缓冲性好的鞋子,避免硬地行走,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严重者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
3、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运动过度或突然增加运动量导致跟腱反复微损伤。疼痛位于足跟后方,晨起僵硬,上楼梯时加重。检查可见跟腱增粗伴压痛。需暂停跑跳运动,采用离心性跟腱拉伸训练,急性期可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合并跟腱滑囊炎时可能需局部封闭治疗。
4、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均可累及足跟关节。表现为活动时疼痛伴关节僵硬,天气变化时症状明显。类风湿关节炎多呈对称性发作,需检测类风湿因子确诊。治疗包括关节保暖、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严重者需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5、外伤因素
跟骨骨折、软组织挫伤等外伤可直接导致足跟疼痛。多有明确跌伤或撞击史,局部可见淤青肿胀。轻微损伤可通过休息、弹性绷带固定恢复,骨折需石膏固定6-8周。陈旧性损伤可能遗留慢性疼痛,可尝试超声波理疗改善血液循环。
建议选择软底有足弓支撑的鞋子,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夜间静息痛时,需及时就诊排除应力性骨折等严重病变。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糖尿病患者出现足跟疼痛应优先排查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