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被狗咬后通常能通过伤口检查、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判断是否感染。狂犬病暴露后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被狗咬伤的伤口特征可提供直接证据,如不规则撕裂伤、齿痕或皮下出血。医生会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及神经血管损伤情况。若咬伤部位接近头面部或存在贯穿伤,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暴露后24小时内可通过荧光抗体试验检测伤口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
少数情况下,当咬伤轻微且狗已接种疫苗时,可能无法立即确认感染风险。此时需结合狗的10日观察期结果,若观察期内狗未死亡或出现神经症状,则基本可排除狂犬病传播。对于无法追踪的流浪狗咬伤,应按最高风险等级处理。伤口分泌物的PCR检测或脑脊液抗体检测可用于后期诊断,但需发病后才能获得可靠结果。
家长应保存咬人狗的免疫记录,拍摄伤口照片记录演变过程。就医时需详细说明咬伤时间、环境及狗的异常行为。除狂犬病外,还需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常规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疫苗接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复查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