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尿血,但可能因继发肾脏损害出现血尿。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以及颈静脉怒张。
1、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与肺淤血导致的气体交换障碍有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液体潴留,必要时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肌重构。
2、乏力水肿
心输出量降低会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表现为持续疲劳感和下肢凹陷性水肿。水肿多从足踝部开始向上蔓延,可能伴随体重快速增加。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饮水量,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等袢利尿剂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会加重肺淤血,患者常在夜间突然憋醒伴窒息感,需保持半卧位才能缓解。这与左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可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缓解,长期治疗需规范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运动耐量下降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活动后心悸气短,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性降低。6分钟步行试验可作为评估指标,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从低强度开始,配合地高辛片等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功能。
5、颈静脉怒张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表现为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可能合并肝淤血肿大和胃肠道淤血症状,需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静脉血管,严重者需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限制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内。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及体重变化,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尿液颜色异常时需立即就医排查肾功能损害。长期规范服用抗心衰药物是关键,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