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宫腔内见絮状回声可能与蜕膜组织残留、绒毛膜下血肿、胎膜早破、宫腔感染、胎盘异常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超声监测、抗感染治疗、卧床休息、手术清除、定期产检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干预。
1、蜕膜组织残留
妊娠早期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组织残留,超声检查可显示为絮状回声。通常伴随少量阴道出血或下腹隐痛,一般无须特殊治疗。若出血持续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或地屈孕酮片保胎,必要时行宫腔镜下清理术。
2、绒毛膜下血肿
胎盘边缘血管破裂形成的局限性积血,超声表现为宫腔内不规则絮状回声区。多数患者有腹痛或褐色分泌物,需绝对卧床休息并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严重者可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抑制宫缩。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破裂后羊水中胎脂、胎毛等成分漂浮形成絮状回声。常伴阴道流液和宫缩,需立即检测pH试纸确认。孕周不足34周者需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胎肺成熟,同时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
4、宫腔感染
细菌上行感染导致炎性渗出物积聚,超声可见絮状回声伴宫腔积液。患者多有发热、脓性分泌物,需取分泌物培养后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或克林霉素磷酸酯片。严重感染可能需终止妊娠。
5、胎盘异常
胎盘植入或部分剥离时,绒毛间隙血栓及坏死组织可呈现絮状回声。可能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或无痛性出血,需通过MRI明确范围。根据孕周选择期待治疗或剖宫产术,必要时输血准备。
孕期发现宫腔絮状回声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每日监测胎动变化。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适量增加维生素K含量高的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出现腹痛加剧或阴道流血量增多时需立即复诊。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回声变化,必要时住院进行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