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禁食管理、药物调整及并发症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等症状。
1、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有助于判断出血程度。活动性出血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mmHg、心率增快超过100次/分等休克表现。居家可使用电子血压计定时测量,记录数值变化。若出现意识模糊、四肢湿冷等表现,提示失血量可能超过1000毫升,需立即就医。
2、禁食管理
急性期需绝对禁食24-48小时,避免食物刺激加重出血。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至冷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温度控制在20-30℃。恢复期应选择低纤维、低渣的半流质食物,避免粗糙食物划伤黏膜。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需长期保持软食习惯,禁止食用坚果、油炸食品等坚硬食物。
3、药物调整
立即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或醋酸奥曲肽注射液降低门静脉压力。肝硬化患者需长期服用普萘洛尔片预防再出血。服用云南白药胶囊等中成药时需注意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4、并发症预防
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风险。出血后7天内需警惕再出血,表现为再次呕血或黑便加重。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长期贫血者可适当补充琥珀酸亚铁片,但需与抑酸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恢复期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5-6餐少量进食,选择蒸煮等温和烹饪方式。可适量食用猴头菇、山药等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灶愈合情况,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需每6-12个月进行内镜评估。戒烟戒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诱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