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血液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血液在中医理论中不仅是营养物质的载体,还与正气共同构成机体的防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濡养脏腑、调和阴阳、抵御外邪等。
中医将血液与气、津液并列为人体基本物质,认为其功能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血液充足且运行通畅时,可通过濡养肌肤腠理形成屏障,使外邪难以侵入。当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时,血液能协同卫气驱散病邪,表现为发热、出汗等抗病反应。血液中的营气还能温煦体表,维持毛孔开合功能,帮助排出病邪。
当气血亏虚或运行受阻时,血液的防御功能会减弱。长期贫血或血瘀患者易反复感冒,伤口愈合缓慢,即中医所称的血虚卫弱。部分温热病证中,邪热入血分会导致斑疹、出血等症状,此时血液反而成为病邪传变的媒介。产后、大失血等特殊情况可能暂时降低血液的防御能力。
日常可通过调养气血增强血液的防御功能。适当食用红枣、枸杞、当归等补血食材,避免过度劳累耗伤阴血。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保暖防止寒邪直中血分。若出现面色苍白、畏寒乏力等血虚症状,或皮肤瘀斑、经血紫暗等血瘀表现,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调理,必要时配合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等经典方剂改善血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