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宝宝不爱吃奶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排查口腔问题、观察环境干扰、检查奶嘴适配性、排除疾病因素等方式改善。不爱吃奶可能与生理性厌奶期、鹅口疮、消化不良、牛奶蛋白过敏、呼吸道感染等原因有关。
1、调整喂养方式
减少单次喂奶量并增加喂奶频次,避免强迫进食。采用45度角抱姿喂奶,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若为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可尝试在宝宝半睡醒时喂奶,此时吸吮反射较强。
2、排查口腔问题
检查口腔黏膜是否有白色凝乳状斑块,鹅口疮患儿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萌牙期牙龈肿胀可冷藏牙胶缓解不适。避免用纱布擦拭口腔,防止黏膜损伤。每日用无菌棉签清洁舌苔,减少奶渍残留引发的异味排斥。
3、观察环境干扰
保持喂奶环境安静,关闭电视等声光刺激。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过冷过热。更换抚养人喂奶时需提前让宝宝熟悉气味。厌奶期可尝试更换喂奶姿势或哺乳位置,新鲜感可能提升进食兴趣。
4、检查奶嘴适配性
奶嘴孔过小会导致吸吮费力,过大易呛奶。建议每2个月更换奶嘴,选择仿母乳设计的宽口径奶嘴。奶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摄氏度,可滴在手腕内侧测试。配方奶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泡,过浓过淡均影响口感。
5、排除疾病因素
持续拒奶伴随呕吐腹泻需排查轮状病毒感染,可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需换用深度水解奶粉,如纽太特。中耳炎会导致吸吮疼痛,表现为哭闹拒食,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呼吸道感染鼻塞时,喂奶前可用生理盐水喷鼻清理鼻腔。
家长应记录每日奶量及大小便次数,体重增长不足需就医评估。辅食添加不宜早于6个月,现阶段可适当喂水保持口腔湿润。避免使用开塞露等通便药物强行促进食欲。若伴随发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绘制生长曲线图动态评估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