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患者应避免食用海鲜、坚果和乳制品等易致敏食物。过敏反应可能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肿或呼吸困难。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
一、海鲜
海鲜如虾、蟹、贝类含有高致敏性蛋白,可能引发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部分患者接触后会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确诊海鲜过敏需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或地塞米松注射液控制症状,但须严格避免再次摄入。
二、坚果
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含有的脂质转移蛋白和贮藏蛋白是常见过敏原。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口腔过敏综合征伴唇舌麻木,严重者会发生支气管痉挛。建议家长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接触含坚果成分的加工食品。发作期可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配合肾上腺素笔急救。
三、乳制品
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可能诱发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慢性腹泻、湿疹或生长发育迟缓。乳糖不耐受患者需与牛奶蛋白过敏鉴别,可通过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确诊。替代方案可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
过敏患者应建立详细的饮食日记,记录可疑致敏食物。日常选择新鲜食材并充分烹饪,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过敏史,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片。定期复查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饮食方案。环境控制方面需保持居室清洁,避免尘螨和霉菌等吸入性过敏原的交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