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少是否正常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可能由饮水量不足、出汗过多、泌尿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主要有饮水量不足、出汗过多、泌尿系统感染三个原因。
1、饮水量不足
儿童每日需水量与体重相关,若未达到标准摄入量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家长需观察孩子嘴唇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下降等脱水表现。可通过固定时间提醒喝水、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水杯等方式增加摄入。6岁以上儿童建议每日分次饮用800-1000毫升白开水,避免用含糖饮料替代。
2、出汗过多
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大量汗液蒸发会使体液丢失,此时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引起尿量减少。家长需注意孩子运动后是否出现尿液颜色加深、排尿间隔延长。夏季应选择透气衣物,运动前后称量体重,每减轻500克需补充600毫升电解质水。室内保持26℃左右室温,避免过度包裹。
3、泌尿系统感染
可能与细菌侵入尿道、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疼痛、尿液浑浊、发热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每日清洗会阴部,治疗期间记录排尿日记。
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排尿频率与尿量,新生儿每日应排尿6-8次,幼儿不少于5次。可制作色彩丰富的饮水记录表鼓励孩子喝水,避免长期穿纸尿裤。若24小时尿量少于300毫升或伴随眼睑浮肿、呕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日常宜准备吸管杯方便随时饮水,减少高盐零食摄入,夏季可适当食用西瓜、梨等含水量高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