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癌和浸润癌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具体病理类型和分期,通常浸润性导管癌比非浸润性导管癌更具侵袭性。乳腺导管癌分为非浸润性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前者局限于乳腺导管内,后者已突破导管壁向周围组织扩散。
非浸润性导管原位癌属于乳腺癌早期病变,癌细胞尚未突破基底膜,转移概率较低,预后较好。通过局部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浸润性导管癌已侵犯周围乳腺组织,可能伴随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需根据分期采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浸润性导管癌的复发风险和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浸润类型,尤其三阴性乳腺癌或HER2阳性型进展更快。
乳腺导管原位癌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但部分惰性原位癌可长期稳定。浸润性导管癌中,不同分子分型的恶性程度差异较大,管腔A型预后较好,基底样型易早期转移。肿瘤大小、分级、淋巴结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严重程度评估,微小浸润癌的生物学行为更接近原位癌。
建议乳腺癌患者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筛查,发现异常及时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确诊后需完善免疫组化检测确定分子分型,根据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坚持内分泌治疗和随访监测,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预后。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心理疏导可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