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抽腹水的情况主要有严重腹胀影响呼吸、腹腔感染引发脓液积聚、恶性肿瘤导致顽固性腹水三种。抽腹水是缓解症状和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严重腹胀影响呼吸功能是抽腹水的首要指征。当腹腔内液体快速积聚导致膈肌上抬,患者可能出现气促、端坐呼吸甚至低氧血症。这种情况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通过腹腔穿刺引流可立即减轻胸腔压迫,改善通气功能。操作前需超声定位,首次放液量通常不超过1000毫升,避免诱发循环衰竭。
腹腔感染引发的脓性腹水需紧急引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脏器穿孔导致的感染性腹水,抽液既是治疗手段也是确诊依据。引流液应送检细胞计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浑浊或脓性腹水,在抗生素治疗同时可能需要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虽多为渗出液,但通常无须反复抽吸。
恶性肿瘤相关顽固性腹水常需反复抽液。卵巢癌、胃癌等转移性腹膜癌病引起的腹水生长迅速,可能每周都需要进行穿刺放液。对于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可考虑腹腔静脉分流术或腹腔化疗。抽液后注射顺铂等硬化剂能延缓腹水再生,但可能引起腹痛和肠粘连等并发症。
抽腹水后需监测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及时补充白蛋白预防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少腹水生成,每日摄钠量建议控制在2克以下。适度补充优质蛋白但避免过量,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1-1.2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