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手术后伤口疼痛是常见现象,通常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或神经敏感有关。术后1-3天疼痛较明显,3-7天逐渐缓解,若超过7天持续疼痛需警惕感染或愈合异常。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可通过规范护理和药物干预有效控制。
手术创伤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基底细胞癌切除范围涉及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会产生钝痛或刺痛感,活动时可能加重。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10-15分钟,间隔2-3小时重复。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摩擦,选择宽松衣物减少压迫。术后48小时内抬高患处有助于减轻充血性疼痛。
若疼痛伴随红肿热痛、渗液或发热,可能提示伤口感染,需及时就医处理。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愈合延迟,疼痛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放疗后手术区域因组织纤维化可能出现持续性隐痛,需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康复方案。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调整体位,使用枕头支撑手术侧肢体。避免吸烟饮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延缓伤口愈合加重不适感。
术后应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拆线前避免剧烈运动或搬运重物。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鱼肉、鸡蛋、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如疼痛超过预期恢复时间或程度加剧,应及时复查排除缝线反应、血肿等并发症。保持积极心态,多数术后疼痛在2周内明显改善,若出现跳痛、放射性疼痛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