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不一定是皮肤不干净造成的。皮炎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部分皮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特应性皮炎与基因突变导致的皮肤屏障缺陷有关。这类患者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锁水能力下降,易受外界刺激。治疗需长期使用保湿霜修复屏障,如含神经酰胺的润肤乳,严重时需遵医嘱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控制炎症。
2、环境刺激
接触化学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或物理摩擦、极端温湿度均可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局部红斑、瘙痒,脱离刺激源后症状多可缓解。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必要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抗炎。
3、过敏反应
食物、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引发变态反应性皮炎,常见于过敏体质人群。除皮肤丘疹、渗出外,可能伴发过敏性鼻炎。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
4、屏障功能受损
过度清洁、频繁去角质会破坏皮肤微生态和皮脂膜,导致干燥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紧绷、脱屑,好发于秋冬季节。应减少洗澡频次,水温不超过40℃,沐浴后立即涂抹凡士林或尿素软膏锁住水分。
5、微生物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等微生物过度繁殖可引起感染性皮炎,如脂溢性皮炎多与真菌定植相关。需通过镜检或培养确诊,针对性使用酮康唑洗剂或莫匹罗星软膏,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夫西地酸乳膏。
日常需避免搔抓患处,穿着纯棉透气衣物,使用pH5.5弱酸性清洁产品。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及Omega-3脂肪酸,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皮疹持续加重、出现脓疱或发热,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或皮肤活检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