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缺血通常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但心电图对心脏缺血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反映心肌供血情况。典型心脏缺血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这些变化多出现在胸痛发作时,持续时间较短,可能伴随心悸、胸闷等症状。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检出率较低,建议在症状发作时及时记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提高间歇性缺血的检出概率,适合症状不典型或发作不频繁的患者。
部分心脏缺血时心电图可能无明显异常,尤其微小血管病变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这类情况需结合心肌酶谱、冠状动脉CTA或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可能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可能是唯一线索。心脏超声检查可辅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缺血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遵医嘱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