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引发脑疝是指脑出血后血肿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力急剧升高,部分脑组织移位并嵌入颅腔内的生理间隙或孔道,属于神经外科急危重症。脑疝可能由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破裂、外伤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异常等。需立即就医处理。
脑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会直接挤压周围脑组织,当压力超过颅腔代偿能力时,脑组织向压力较低区域移位。最常见为小脑幕切迹疝,表现为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枕骨大孔疝则可能突发呼吸骤停。这两种情况均会严重损害脑干功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
部分患者可能因出血量较少或位置特殊,仅出现轻度脑组织移位,表现为头痛加剧、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但即使症状轻微,脑疝风险仍持续存在,尤其当患者出现呕吐、血压波动时,可能迅速进展为重度脑疝。临床需通过头颅CT动态评估脑组织移位程度。
脑疝发生后需紧急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术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剧烈咳嗽或憋尿等升高颅内压的行为。恢复期应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