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一摸有凸起就抠下来可能是皮脂腺囊肿、毛囊炎、寻常疣等皮肤问题引起的。皮肤表面的凸起物不建议自行抠除,可能引发感染或留下疤痕。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由专业医生处理。
1、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是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的良性肿物,触感柔软且与皮肤粘连。囊肿内容物为豆腐渣样皮脂分泌物,若强行抠破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或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囊肿。日常需保持头皮清洁,避免挤压刺激。
2、毛囊炎
毛囊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红色丘疹,按压时有疼痛感。抠破后可能形成脓疱或结痂,加重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进行抗感染治疗。日常应避免抓挠,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减少油脂分泌刺激。
3、寻常疣
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粗糙的角质增生性丘疹。自行抠除可能造成病毒扩散或继发感染。临床常用冷冻治疗或外用水杨酸软膏祛除,顽固性疣体可配合咪喹莫特乳膏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患者需避免与他人共用梳洗用品。
4、表皮囊肿
表皮囊肿是角质堆积形成的皮下囊性结构,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抠破后可能排出恶臭的角质物,易反复发作。治疗需手术彻底清除囊壁,术后可短期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日常应注意观察囊肿变化,出现迅速增大或破溃需及时复诊。
5、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属于良性表皮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变呈褐色疣状突起,强行剥离可能导致基底出血。一般无须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激光或电灼祛除。患者应做好防晒,避免局部摩擦刺激,定期监测皮损变化。
发现头皮肿物时切勿自行处理,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视诊、触诊或皮肤镜检查明确性质,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日常护理需选用温和洗发产品,避免指甲抓挠,保持头皮干燥清洁。若肿物出现疼痛增大、渗液或周围红肿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排查恶变可能。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状态。